
華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斌偉圍繞“丁穎精神”談文化傳▽承

“思政第一課”中山大學校長羅俊開講

“思政第一課” 華師黨委書記朱孔軍開講

“思政第一課” 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黎孟楓開講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亮 實習生 夏嘉欣 圖/學校提供
一直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廣東省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視,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紛紛走上講臺“打先鋒”,為學生開講“思政第一課”。羊城晚報記者發現,近期ζ 各高校的思政課均聚焦於歷史教育,並將抗疫事跡︾作為課堂的鮮活素材。
據了解,開學以來,各大高校大力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豐厚內涵和精神要義,並以“紅色教育”為導向,將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中,展現了紅色基因、學↑校理念的傳承與發展,鼓勵學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以歷史教育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學生的時代擔當
近日,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々羅俊以“弘揚抗戰精神,厚植愛國情懷,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主題給學生上了新學期“思政第一課”。“從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和相關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堅定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意ㄨ誌,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羅俊指出,從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到闡明新民主主義理論,再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站在全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凝聚起全民族團結抗日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強大合力。
他勉勵學生,在課堂外︼要主動擴充知識背景,並從抗戰歷史中凝聚抗戰精神,要厚植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奮鬥精神、擔當時代責任、傳承中大紅色基因,在當下書寫屬於每一個中大學子的時代擔當。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章熙春以“信心”為關鍵詞,為廣州國際校區學生講授→了“思政第一課”。適逢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章熙春從“紅色甲工”講到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從五山校區人文歷史◢景觀講到道路、山丘、湖泊名稱,帶著同學們回顧了』百年辦學歷程。他還分享了學校“三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3個關鍵發展歷♀程,講述跨越30年的3個華工人故事,展現學校在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作出的巨大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農業大學將思政◥課堂搬到了紅墻綠瓦的校園和華南農業博物館裏。華農黨委書記王斌偉以實地教學、情景體驗、互動交流的方式,帶學生走進利寅故居、瞻仰丁穎雕像、參觀■歷史建築,一同回溯華農歷史、探尋辦學ζ 初心,感受華農文∮化軟實力。校長劉雅紅以農博館展品為切入點,通過詳實的數據和生動Ψ 案例,采用線下講授與線上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展示農業科技中的華農智慧、社會Ψ服務中的華農力量、教書育人中的華農英才,講述“強農興農,華農擔當”。
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為綱,系好“第一粒№扣子”
今年,各大高校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豐厚內涵和精神要義,引導青年學子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目標、養成奮鬥品行,為同學們系好新學期的“第一粒扣子”。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指南。”華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朱孔軍以自己的學習體會為綱,為南海校區學子闡述了學校發展、南海【校區未來規劃、新時代對大〗學生的使命要求。“同學們要胸懷‘兩個大局’,服務‘兩個百年’,爭做‘三有’青年。”朱孔軍▅認為,理想信念是大』學生成人之“基”、本領才幹是大學生成事之“要”、責◇任擔當是大學生立身之“本”,作為新時代的華師學生,只有把自己置身於時代需求之中勇擔↓歷史使命,才能真正實現成長成才。
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胡欽太深入闡述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思想內涵,他從樹立全球視野、堅定中國視〖角、承擔個人使命三方面勉勵學生,要ω 理性思考,科學▽認識時代特征,全方位自我賦能;要加強“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要認清自己的人生定位,錘煉堅強意誌,掌握科學方法,堅持知行合一。
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勉勵學生以創新破解各〇種難題,與時代共成長,在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過程中貢獻力量、出新出彩。校長魏明海指出:“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我們要著眼①‘兩個大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著眼‘兩個目標’,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以抗疫事跡∏作為思政教學的“活教材”,展現中▂國力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各大高校紛紛把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和感人事跡轉化為思政教學的鮮活素材,從疫情防控中展現中國力量、中國精㊣ 神和中國擔當。
“百年暨南薪火相傳、耕播僑教,塑造了暨南精神。”暨南大學黨々委書記林如鵬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暨南人始終秉承百年暨南精神,最終在黨和國家面前◎交上了一份滿意的“暨南答卷”。
他詳細回顧了學校在疫情初期派出援鄂醫療隊的過程△,特別是暨南醫護第一時間集體主◥動遞交“請戰書”的動人情景,介紹了海內外暨南校友以捐款捐物等多種形式助力抗疫的生動實踐。“通過戰疫這場大考,大家要更加團〓結一心、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把實現個人理想與報效祖國結合起來,續寫好‘暨南答卷’。”
“疫情來襲,湖北快三的醫護人員逆行向前,用請戰書上鮮紅的指◆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熱血誓言,為醫者仁心作了最生動的註解。”湖北快三校長黎孟楓對學生們說,學醫是為了健康,這應當成為學生的價【值追求和價值捍衛。聚焦於“健康中國戰略與醫學︼生使命擔當”,黎孟楓指出,“我們正處在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機遇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保障,我們對健◇康中國建設充滿信心。”
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張建華則向學生講述了學校醫務工作者的援鄂壯舉:為打好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學校第一、二附屬醫院共派出112人馳援湖北,醫療隊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精準采卐用中西醫組合拳,把1+1>2的優勢最大化發揮,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中國方案”作出了重要貢獻。她寄語新生:“要將‘崇德遠誌,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篤學精業’的廣中醫精神發揚下去,為發展中【醫藥學術、弘揚中醫藥文╱化、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原文鏈接:
http://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0-10/16/content_17_320538.htm